京杭运河新“船”说船三代的变迁

发布时间:2023-12-30 19:02   内容来源:济宁新闻网      阅读量:16848   

今年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十周年,十年来,借助于南水北调通水,济宁市大力发展港航产业,京杭大运河成为“鲁南经济圈”北接晋、陕、蒙,南连“长三角”和“长江经济带”的“黄金水道”。今天,我们通过运河上船三代的变迁,去看看运河航运的发展与蝶变。

京杭运河新“船”说船三代的变迁

京杭大运河济宁段,全长约230公里。冬日的运河,正进入运输高峰,各类船舶、船队往来穿梭,沿岸各港口港机轰鸣、吊臂起落,一派繁忙景象。

这艘货船的船主是杨杰伟、杨光两兄弟,这是一艘集装箱货船,可以装载近一百个标准集装箱,总载重超过2000吨。杨杰伟告诉记者,最早他爷爷驾驶的是一艘载重仅有几吨的小木船,后来到了他父亲这辈,家里换了一艘80多吨的水泥船。

货船船主杨杰伟:“原来货比较单一,就是煤炭,别的没什么了。”

2003年12月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正式启动建设,从长江下游干流提水。按照规划,在济宁以南的调水线路都利用大运河作为调水河道,京杭大运河由此增加航运里程62公里,也结束了京杭运河济宁以北不通航的历史。

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彭佐军:“我们现在这个航道上就是二级航道,可以到上海,可以到苏州杭州,都可以过去,通江达海。”

航道升级了,对在运河里行驶船只的要求也就更高了。杨杰伟父亲的水泥船,由于没有生活污水处理系统,存在效益低,不安全等问题,被淘汰报废处理。

货船船主杨杰伟:“属于二级航道,加深加宽了,你要一成不变,它适应不了。”

为了减少航运货物对运河水质造成的污染,推动绿色发展,提高运输效率,优化运输结构。我市鼓励船主更换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的集装箱货轮,并提供相应政策支持,对通过京杭大运河山东段,包括支流航道的集装箱货船,给予免费过闸、优先通行的权利。借着这个机会,杨杰伟和弟弟杨光贷款购买了一艘大型的集装箱货轮。

杨杰伟说,他们家老水泥船上,根本就没有这些先进通航设备。那时候会船通行,只能依靠喇叭。而在新船上,GPS、北斗导航、船舶行驶仪等先进航船设备,一应俱全。

这艘新船除了搭载越来越便利的航行设备外,生活设施也是配备齐全。宽敞的客厅、独立卧室、空调、冰箱等现代电器一应俱全,这让常年在外跑船的兄弟俩也有了家的归属感。

杨杰伟妻子:“你看这次出门买的,这里边有肉有排骨还有鱼,我们还买了鸡,还有牛肉。这边是青菜,茄子、菜花。”

现在每天往返运河的船只,多达几万艘。为了保障船只的航行安全和效益,山东济宁段推出了“鲁船通”APP报闸系统,结束了船民几十年来上岸登记、报到、缴费的历史,船闸单闸运行时间缩短到42分钟,船舶通航效率又大幅提升。

航道各方面升级,节省了时间,提高了效益。原来杨杰伟他们的船,到达江苏太仓等地,需要15天以上的时间,而现在五六天就可抵达。

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四级调研员彭佐军:“原来一年能跑10个15个航次,现在能跑20个30个航次了,这就是效益。”

受益于东线一期工程的水量保障,京杭大运河济宁以南可通航2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,航道整体通航能力实现翻倍。每年节省直接物流成本近10亿元,减少航运油耗15万吨,碳排放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