句容市华阳街道:“桃二代”跳出舒适圈“新农人”圆福桃梦

发布时间:2024-06-17 19:04   内容来源:新华网      阅读量:17018   

近日,走进秀林家庭农场,绿油油的桃树长势喜人,青翠的幼桃挂满枝头,果农们正忙着给桃子套袋。

“桃结果后全部套袋,可减少病虫危害,降低农药残留,减少外界尘土和自然灾害对桃体的伤害,让果面色泽鲜艳,提高果品质量。”秀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德亮说道。

出生于1984年的杨德亮是一个“桃二代”,也是一名“新农人”。他出生那年,父亲杨修林种下了第一棵桃树。从小杨德亮就跟在父亲身后装箱、卖桃,对家乡的桃子,他有着深厚的感情。2005年,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杨德亮便帮父亲打理起了百亩桃园。

改变,从2015年开始。那一年,杨德亮和以往一样跟着父亲在桃园里摘桃、选桃、卖桃。为了收获“金果子”,杨德亮的父亲早早来到了桃园,一个单薄的身躯、一辆并不灵活的小三轮车,拉着几百斤桃,装箱、售卖。不一会儿,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父亲的脸上滑落,汗水浸透了后背。

“种桃树很辛苦,桃子采摘更没有想象的那般容易。除了果园中泥泞的土地,湿漉漉齐膝高的野草也会时不时‘下绊子’,稍不留神便会‘人仰马翻’。”杨德亮回忆,就在那时,他的心里多了一些思考:老一代的创业者老了,谁来种桃?谁来卖桃?按照父辈的传统模式生产经营,年轻人还愿意吃这碗饭吗?

2017年,自信满满的杨德亮参加了江苏省第一届优质桃评选比赛,发现自己种的桃子跟同行一比较,无论从外观、个头、口感都有差距。经过市场调查、多方咨询,杨德亮决定对桃园进行创新升级。

2018年,杨德亮从父亲手中接过桃园,第一件事情就是对桃树品种进行“更新换代”,第一批就砍掉了10亩老桃树,惹得杨修林又生气又心疼。“当时我们农场6年的树都没别人2-3年的树大,改造的第一步就是改土,然后引进新品种,改进种植模式、树型,提高桃树产量。”杨德亮介绍,父亲杨修林因为这片桃园获得过“种桃大王”的美誉,并被评为全国劳模。但父亲面对技术的不断更新,有些缩手缩脚,固步自封。

杨德亮不断学习的新技术结合农技人员的指导,一棵棵新桃苗逐渐长大,仅仅花了两年时间就有了效益。桃园升级到第二年时,新桃树的产量已经跟4-5年树龄的产量差不多了。

除了对土壤、品种、管理模式进行升级,杨德亮还对机械化设备进行了更新。去年,杨德亮采购了小型拖拉机、履带式升降平台、遥控割草机、风送式打药机等设备,同时对土地进行平整、规划,为后续的标准化、机械化种植打下基础。“原来在老果园桃子成熟期,采摘一篮子桃要把腰弓着才能拎出来。现在将原来44行距增加到46,机器可以直接进入采摘平台,篮子往机器上一放,采完了机器直接拖出来,省时又省力。”杨德亮说,机械化采摘节省了20%的人工成本。

现如今,杨德亮还依托华阳街道桃业协会、句容市华阳福桃专业合作联社,带领桃农一起拓展出了新技术引领、新平台拓展、新模式增收的路子。

在技术上,他建成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园30亩、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亩、避雨栽培大棚15亩,还对周边的桃树种植户进行免费培训,年培训1000人次以上,传授种桃经验和技术,带动周边50多名农户栽上新桃,尝到了农业致富的甜头。

在渠道上,他利用互联网为华阳福桃插上翅膀。杨德亮介绍,以前桃农卖桃吃了很多东奔西跑的苦,现在不一样了,政府不仅在句蜀路两侧建造了桃销售亭给桃农们提供集中售卖服务、开办“福桃文化节”,还邀请了专业人员为桃农的果园拍摄照片、视频等进行线上推广。桃农也学着把自家桃园景色、田间管理等做成小视频发在网上,华阳福桃的名声响了,桃农的钱袋子也变鼓了。

在模式上,他探索“种植+旅游”模式深化福桃产业。“我们在促产量、创增收的同时,还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,开展多条研学、采摘、游玩路线,让游客们慢下来、留下来。”杨德亮说,围绕这一理念,桃农们除了卖桃子,还打造桃风景、丰富桃文化,让福桃产业有了质的飞跃和发展。

近年来,华阳街道依托区位优势,已多次举办桃花文化旅游节、直播采摘节以及区域的桃产业交流会等,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到“华阳福桃基地”赏花、摘桃。“华阳福桃”品牌,已经成为南京周边特色农业的代表、句容的一张名片。

如何让低收入农户增收,也是杨德亮一直挂怀的事情。谈到带动周边农民就业时,杨德亮说:“桃园用工还是比较多的,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家庭,尽最大努力安排他们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,包括摘果码筐、包装、清扫垃圾、叠纸箱等等。”目前,杨德亮桃园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名,常年工作的工人8名,季节性用工在1500个左右。

一心钻研“种桃术”,一心拓展新销路,一心走上致富路。在华阳这片土地上,有越来越多像杨德亮这样的“桃二代”,他们用信仰、责任、传承,筑起了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的福桃产业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