央行明确以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

发布时间:2024-06-21 12:42   内容来源:中国网      阅读量:5864   

“目前,央行政策利率的品种还比较多,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也比较复杂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。”在6月19日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,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。

这一表态在业界引发高度关注。在诸多政策利率指标中,市场究竟该重点关注哪些指标呢?业内人士预期,下一步将明确以短期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,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。

淡化MLF的政策利率色彩 发挥利率走廊对短端利率调控作用

“此前,央行的政策利率包含短期政策利率和中期政策利率。从近年实践看,短期市场利率围绕政策利率为中枢波动,政策利率的引导效果较好,而此前作为中期政策利率的MLF利率时常与同期限市场利率走势出现一定偏差,市场可能会对此感到困惑。”有业内专家表示。

实际上,从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经验看,中央银行主要聚焦于管好短端利率,中长期利率通常主要由市场决定。从这个角度看,逐步淡化MLF利率的政策色彩,进而理顺各项货币政策工具由短及长的利率传导机制,是下一阶段健全利率市场化调控机制的重要方向。

从我国情况看,近年来,已逐步建立和完善利率走廊,目前已初步建成以常备借贷便利为上廊,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为下廊的利率走廊。但总体看,我国利率走廊宽度相对较大,约为245个基点,明显高于主要发达经济体。

“这种较宽的利率走廊制度安排有其历史合理性,主要是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,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。但这也伴随有一定权衡,市场对央行的利率调控合意区间不是特别明晰,心中不是非常托底。”业内人士对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,下阶段,随着金融总量目标淡化,价格型调控将在货币政策实施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。在此背景下,适当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,向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是很有必要的。

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 挂钩或参考MLF利率

实际上,市场此前对MLF利率高度关注,也是把其作为LPR的风向标。但是,从此前经验来看,未必如此。

“LPR不宜与MLF利率简单关联看待,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的利率体系,LPR代表实体经济贷款利率,而MLF代表金融市场融资利率。”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,从历史上看,MLF利率与LPR调整步调并非完全一致。2021年12月,MLF利率没动,1年期LPR下行5个基点;2022年8月,MLF利率下调10个基点,5年期以上LPR则下行15个基点。

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宜进一步淡化LPR与MLF利率之间的关系,较之于MLF利率,实体经济主体的融资成本能否下降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,而这方面LPR的实际指示意义更强。同时,LPR能否下降,取决于银行资金成本能否下行,存款成本是影响银行资金成本的重要因素。

“LPR已成为贷款利率定价的主要参考基准。”明明称,LPR由20家商业银行报价形成,报价行的选择、报价时点、最终公布的计算方法等都有公开的规则,每月20日报价一次,报价行报价时会根据自身资金成本、市场供求和风险溢价等因素调整报价。市场普遍认为,LPR作为银行贷款定价的基准,直接关系到企业和居民的融资成本和财务支出变化,经营主体对LPR更加关注,反应也更为灵敏。

业内人士认为,下一步要进一步提高LPR报价质量,畅通货币政策传导。“LPR报价本身并不必然需要挂钩或参考MLF利率。”该业内人士表示,当前,受多种因素影响,银行自身的LPR报价并不完全真实准确地反映其实际最优惠客户贷款利率,类似问题在发达经济体金融机构推动LIBOR改革前也存在。总体而言,未来改革方向应努力生成一个借贷双方都觉得公平的报价,并以此作为贷款定价参考。也有研究提出,可参考国际经验,探索将类似SOFR等市场基准利率作为浮动贷款的利率定价基准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