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唱不来人心

发布时间:2023-05-30 21:44   内容来源:网络      阅读量:7244   

□ 王臻儒

可能孙燕姿本人也没预料到,出道20多年后,她会凭借一首周杰伦的原创歌曲“二次出道”。4月13日,有网友将一首孙燕姿版本的《发如雪》上传网络,引发热议。歌曲中的唱腔和音色,与孙燕姿本人无异,是由人工智能学习之后模仿的成果。虽然少了点儿灵魂,但对于一直等不到新歌的粉丝而言,已是莫大的惊喜。

AI孙燕姿的出现,让很多网友大呼“圆梦了”。在一份关于AI翻唱的问卷中,大部分人希望AI可以多翻唱一些歌曲,多模仿一些歌手的唱腔。一些歌手长期不出新歌,但粉丝可以通过AI合成唱腔,生成新歌,体验偶像发布新歌的感觉;也有网友开始“大乱炖”,让欧美巨星蕾哈娜翻唱《风雨彩虹铿锵玫瑰》……AI翻唱软件在手,普通人实现了从“等新歌”到“造新歌”的跨越。不过,随着全民网络狂欢的持续,有关AI的利用方式又一次成为争议的焦点。

具体到AI翻唱,版权问题加深了社会讨论的热度。目前,打开网易云音乐,歌手一栏已经搜索不到“AI孙燕姿”。翻唱需要经过原唱同意,但AI翻唱的主体并非歌手本人,因此难以定义侵权行为。在法律条文未能及时跟进的情况下,AI翻唱仍处于法律灰色地带。近年来与AI有关的创作过程大多存在侵权嫌疑。例如曾经红极一时的“AI换脸”软件,以换脸为噱头获取大量用户的面部照片,最终被证实是非法获取个人信息,后续让不少用户的生活受到困扰。

AI翻唱现象背后,最值得思考的问题是“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化”。《人类简史》作者尤瓦尔·赫拉利认为,在几年内,人工智能可能会消化掉整个人类文化,消化掉我们几千年来创造的一切,然后开始大量产出新的文化创作、新的文化物品。换言之,没有节制地利用人工智能,创造出的是高度相似、流水线式的文化产品。

事实上,人工智能是一项中性的技术,运用得当,能让文化的发展如虎添翼。使用人工智能若是有节制的,自然会为文化产品的创造锦上添花。网易此前曾推出“网易天音”拜年小程序,用户输入歌词即可生成一首拜年歌;国外也已经出现了AI音乐公司,利用人工智能提高歌曲创作、编写等各个流程的效率。

在AI孙燕姿翻唱的评论区,一位网友的点评耐人寻味:“唱得很像,只是少了点儿灵魂。”AI孙燕姿“出道”一个月后,孙燕姿本人发文称,“凡事皆有可能,凡事皆无所谓。我认为思想纯净、做自己,已然足够。”就像AI精准的模仿代替不了真诚的声音,相似的声线无法取代热烈的感情,创造文化的,只能是人类自身。面对来势汹汹的AI翻唱,与其思考如何与人工智能和谐共生,不如先做好自己,赋予文化最真挚的灵魂,打造人工智能所不可及的文化优势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