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年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两万个

发布时间:2024-06-22 07:27   内容来源:中国网      阅读量:19776   

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相当长时期的基本国情,“病有所医”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。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:目前,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超过78%。近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》,明确提出: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规范化建设,加快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。

明年将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超两万个

我国从2020年12月提出在全国范围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工作。主要从文化、管理、服务、环境四个方面提出要求,各省区市结合实际情况为老年人提供导医、陪伴等志愿服务;医疗机构入口增设老年患者绿色通道;在自助挂号、自助打印检验检查报告、自助交费等智能化设施设备前有专人提供指导服务;建立与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双向转诊的流程与规范,有合作协议,并按协议提供服务;在门急诊和病区主出入口设有无障碍通道等。

目前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综合性医院8627个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9494个。预计到2025年,我国要在60%以上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建设老年医学科,建成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约2.1万个。

诊疗服务仍需加速扩围提质

这些年,我国一直在加大老年友善医院建设,在医院适老化改造、就诊流程、老年学科建设上都有长足进展。不过记者调查发现,相对老年人的就医需求来说,老年友善医院更人性化的诊疗服务仍需加速扩围提质。

关于老年人就诊调查显示:54.97%的受访者每次看病花费的时间为2至4小时;有70.5%的受访者认为,就医流程的便捷程度一般;近七成受访者表示,就诊时常常感到身心疲惫、体力不支,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环节排队时间长。

目前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山东等地医疗机构在推动老年友善医院建设的过程中,把缩短就诊时间作为重点,推出多项举措。比如通过网络预约挂号,分时段就诊。

医院信息化、数字化建设有助于老年人顺畅、便捷就医。以山东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例,实行分时段就诊后,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二。但是也有一部分老年人反映, 智能手机不会使用,看病还需要别人帮助。

针对这一情况,不少医院推出助诊服务,帮助老年人完成挂号候诊等需要网上进行的活动,还可以协助推轮椅、导诊等。

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 冯世庆:老人来了怎么办?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综合服务中心,细到推轮椅、导诊。我们专门找了一个有经验的护士长来担任综合服务中心的主任,她对一些疾病的分诊是非常准确的。

多病共存手术难 如何解决老年就医之痛

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就诊时间长、挂号难、行动不便,这些困扰老年人就医痛点目前正在“老年友善”理念的指引下逐步改善。但是,对于老年人来说,就医之痛远远不止这些。老年人基础疾病多,手术风险也随之增加。目前,各地医疗机构正在积极探索多学科融合,从而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风险。

记者调查发现,老年人因为慢性疾病多,身体状况较差,手术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。尤其是髋部和髋部近端骨折,死亡率达50%,被称为 “人生最后一次骨折”,很多医院都拒绝接收这类病人。今年3月,家住江苏镇江的77岁的杨先生不慎跌倒造成股骨骨折伴随股骨头坏死,必须手术置换关节。因为老人同时患有慢性肾功能衰竭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多种病症,杨先生辗转5家医院,都拒绝给他做手术。

如果不进行手术,老人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、尿路感染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,甚至出现生命危险。经过多方协调,老人才在镇江359医院进行了手术。

镇江三五九医院骨一科主任 祁伟:这种病人的免疫力、抵抗力是非常弱,手术感染风险高 ,是常规人的五到十倍。

杨先生的遭遇在老年骨折患者中并不少见。目前,我国部分老年友善医院专门成立了髋部和髋部近端骨折中心。针对老年骨折患者的高发风险点,中心把骨科、老年内科、血液科、内分泌科的相关医生集中起来,对骨折老人进行综合评估,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中的风险。

北京74岁的赵继山老人患有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疾病,最近他意外跌倒造成髋关节骨折,在北京市海淀医院髋关节治疗中心进行了手术。

北京市海淀医院院长 张福春:特别是老年医学方面的相关的学科给他一个支持,把他很多内科病进行管理,让他这个病稳定起来,而且在手术期间把这风险控制了。那么实际上老人很快越短的时间进行骨折的治疗就越好。我们现在非常希望72小时甚至48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让骨折进行了治疗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