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D47冲击波:吉利德和国内药企的悲喜不相通

发布时间:2023-07-28 10:35   内容来源:网络      阅读量:7322   会员投稿

CD47冲击波:吉利德和国内药企的悲喜不相通

CD47靶点的研发真是命途多舛。上周以来,因为$吉利德科学(GILD)$ 终止了Magrolimab与阿扎胞苷(AZA)联合治疗高危MDS(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)患者,国内对CD47的探讨相当火热。

主流的声音大致是:Magrolimab的疗效不如预期,CD47靶点危矣。但我认为这个观点可能不符合实际。我更倾向于,吉利德的失败是Magrolimab的问题,而非CD47靶点的终结。

一、过于悲观的解读

由Magrolimab失利,联想到CD47靶点不行,乍一听也算合情合理,但实际上这背后还有很多信息值得进一步拆解。

1)第一,是不是疗效不行有待商榷

这一点,公众号“BiotechForum”的解读,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参考。一项临床的终止,大致分为三个原因:安全性、有效性和必要性

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好理解,必要性指的是药企对后续竞争的信心不足,为了保留时间和资金上的资源,而选择终止临床。

吉利德终止该临床试验,也存在必要性这一可能。因为,吉利德的口径是“due to futility”(由于徒劳),而非明确地说“由于无效”。

吉利德认为徒劳的原因,可能是Magrolimab天然的药物毒性与疗效比不平衡,在竞争方面可能比不上Bcl-2小分子抑制剂venetoclax。因为venetoclax在基线更差的患者群体中,拿出了优于Magrolimab的数据。

如果是这一个原因,那么很显然,市场对吉利德终止临床信息有明显的误解。

2)第二,即便Magrolimab没有疗效,也不意味着CD47靶点不行

为什么这么说?这是因为CD47靶点比较特殊,副作用和疗效需要取得很好的均衡。

而Magrolimab恰恰又是比较早期的抗体,在抗体改造上操作较少,仅在IgG4抗体上去除了Fc端ADCC效应,这个改造是不足以解决血液毒性问题的,数据显示患者出现三级四级贫血,甚至五级贫血。

最终,Magrolimab需要依靠费劲的“预激给药”方案来减少毒性问题。从过往的临床数据来看,虽然减轻了部分贫血问题,但血液毒性依然让人揪心:包括30%以上的患者出现严重肺炎、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副作用,对患者的生存带来了较大的挑战。

从这些信息来看,即使Magrolimab三期临床没有疗效,也存在两种可能:

其一,有效性和安全性平衡点不理想,magrolimab在三期临床试验表现的毒性还是非常大的,去年就因为严重副作用带来的获益“明显不平衡”在一段时间内被FDA叫停试验,但该剂量最终没能带来生存期的延长;

其二,还是因为毒性太强,虽然患者的缓解情况还不错,但是总生存期反而缩短了。也就是说,Magrolimab遇到了PI3K抑制剂存在的问题。

不管是上述哪个原因,都是因为Magrolimab本身的问题,而不是CD47靶点本身的问题。

考虑到全球进度领先的CD47单抗,在临床中都展现了不错的疗效,所以我认为CD47大概率能够成药,而Magrolimab的遇阻反而给了国内药企超车的机会。

二、CD47下一个节点看中国Biotech

为什么Magrolimab不行,而国内药企的CD47分子却还值得期待呢?

这一点,大家都已经讨论的比较多,因为不同药企基于自身技术特点,都对CD47分子进行了大改,从单抗到双抗一应俱全。不同的设计,会有不同的结果,我相信假以时日,会有上岸选手出现的。

当然,CD47靶点未来的方向往哪里走,还需要等待更多临床数据的披露。接下来,CD47靶点很重要的一个节点,应该是天境生物的CD47来佐利单抗在MDS领域的研究。

来佐利单抗是全球进度仅次于Magrolimab的CD47药物。根据公开信息显示,来佐利单抗针对MDS适应症的中国3期注册临床试验,在今年4月份就已经完成首例患者给药。

从分子设计层面来看,来佐利单抗最大的特点,是与肿瘤表面的CD47亲和力很高,但与红细胞亲和力很低。

之所以能有这样的特异性,是因为糖基化程度不一样,肿瘤细胞与红细胞结合CD47蛋白的位点不尽相同,而来佐利单抗只靶向CD47抗原的部分特别位点。

这一设计,也让来佐利单抗有避免重蹈覆辙的能力。

从药代动力学数据来看,来佐利单抗的分子设计应该是成功的,避免了传统CD47分子的抗原沉没效应(Antigen Sink Effect)。

CD47在红细胞上的高表达,意味着药物进入人体以后就会首先与正常的血细胞结合,剩余能够进入到肿瘤组织中的药物浓度就很少,这也就是所谓的抗原沉没效应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可能需要大剂量或频繁给药,才能实现对CD47的有效治疗性阻断。但这种情形,往往导致不可耐受的血液毒性事件发生,虽然疗效很好,但患者不可耐受,因此就导致临床开发失败。

来佐利单抗在食蟹猴体内的研究数据显示,10mg / kg对红细胞的影响微乎其微。这论证了其分子高特异性的特点。

从临床数据来看,来佐利单抗解决了毒性问题,不需要预激给药,且具备高疗效的特点。去年天境在ESMO大会上公布了来佐利单抗2期MDS临床数据,在基线患者情况比较差的情况下(74%的患者贫血≥3级,51%的患者血小板减少≥3级;45%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≥3),耐受性依然非常好,剂量上到30mg/kg的情况下,副作用与以往AZA单药治疗相当。

并且,临床上也取得了突出的治疗效果。在治疗6个月的时候,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到86.7%,效果更好的完全缓解率指标更是增加至40.0%。

根据过往的临床数据,来佐利单抗的确是存在给CD47靶点带来信心的可能。当然了,后续究竟结果如何,还有待最终数据的公布。

除了$天境生物(IMAB)$ ,国内其它进度领先的玩家还有$康方生物(09926)$ ,它也是CD47靶点的希望之星。

康方生物的AK117设计思路与天境大抵类似,通过红细胞凝集试验筛选出不引起红细胞凝集的CD47抗体。AK117也具备安全性比较高的特点。根据康方公司的表述,AK117也即将进入大三期临床阶段,临床进展也可以期待一下。

总体来说,Magrolimab停止MDS临床的风波,虽然让市场对CD47的信心受到一定影响,但我认为这只是CD47靶点成药征途上的一点小波澜。

国内药企的探索从未止步,CD47靶点的竞争也从未结束。希望越来越多的药企,能够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,为越来越多的患者带来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