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松滋:“将就”变“讲究”,小切口破解大民生!

发布时间:2024-06-18 17:53   内容来源:新华网      阅读量:11358   

厕所是文明的尺度,也是发展的注脚。近年来,湖北荆州松滋市坚持做实后半篇文章,将“厕所革命”与小流域综合治理有效结合,以“小切口”破解“大民生”。

观念改变,群众参与

“水电都是我无偿提供的,我还参与了建设。”松滋市涴市镇红星村5组村民肖兆云家中正在进行标准化户厕改造,说起厕改的好处,他喜上眉梢,“厕所改好后,孩子们放假也更愿意回来了。”

在红星村5组,与肖兆云家一样正在进行户厕提档升级的还有11户。从“要我改”到“我要改”,“厕所革命”必须发动群众、依靠群众。

“厕改工作说易也易,说难也难。要有足够的耐心,下足绣花功夫。”涴市镇党委副书记周琼和镇村工作人员,对12户居民家的厕所进行了深入调研,通过户主会、屋场会、入户等方式宣传“厕所革命”和水环境、流域治理的关系。

一边讲的清楚,一边听得明白,双向奔赴下红星村5组的厕改工作顺利,群众也以让地、捐物,投劳、筹资等方式全程参与,由厕改“局外人”变成“局内人”。

在肖兆云家不远处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也接近尾声,经过生化处理后的达标尾水,可用于农田灌溉,实现资源化利用。“厕所革命”不仅仅是厕改,而是从厕所开始,将房前屋后环境整治、污水治理、庭院绿化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步推进。

小厕所、大民生。2018年以来,松滋市已高标准建改农村户厕66803户,农村公厕299座,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集中处理设施61处,全市农村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到95%以上。

区域试点,三水共治

“厕所干净了,不臭了,蚊子也少了。”松滋市沙道观镇大兴垸村7组村民黄凌云家中里没有厕改前,生活污水都是直排涴米河,此前一到高温天气,屋后臭气冲天、遍地蚊蝇。因地制宜,采用微动力集中治理模式对他家进行厕改后,不仅周边及水系环境大为改善,屋后还打造了一处休憩庭院。

从臭气熏天的农村旱厕,到进院入户的水冲式厕所,是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生动缩影,也是涴米河流域治理的突破。

涴米河全长12.2公里,流域面积31.7平方公里,滋养着涴市、沙道观两镇七村1.8万人。2023年涴米河被确定为松滋市级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。

结合流域治理,松滋市在涴米河片区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治理试点示范。逐户设计,一户一策,分类安装污水收集管道,将农户的厕所污水、洗涤脏水、餐厨废水分类接入微动力处理设施,通过A2/O技术工艺处理后,实现尾水回用或达标排放,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5.7%,水环境质量得到大幅提升。以点带面,全市推广这一成功经验,现已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微动力集中治理设施61处,受益农户3369户。

同时,通过农村厕所粪污与生活污水协同治理,松滋市每年利用厕所粪污及尾水资源27万余吨,年生产有机肥1.5万吨,化肥施用量减少2.7%,农村粪口传播类传染病发病率相比农村厕所革命实施以前下降了44.67%,极大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。

常态长效,流域和美

松滋市地处鄂西南,山接武陵余脉,水连洞庭碧波,越来越美丽的水环境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众多高颜值的生态产品。

流域治理,水为核心。以“厕所革命”为例,如何破解后续管护问题,实现常态长效的流域治理效果,成了摆在松滋面前的现实命题。

松滋市每年筹措农厕管护资金249万元,实行“户厕自行管护、公厕公益管护、设施专业管护”。目前,已选聘大同垸农村能源服务公司等3家专业公司为农厕管护主体,落实管护人员253人,农村厕改常态化运维管护取得明显成效。

人员到位、经费保障、制度监管、科技加持……从“将就”如厕变“讲究”如厕,幸福生活就是由一件件小事汇聚叠加,而流域治理则是由一桩桩改变积水成渊。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资讯信息,所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建议消费。文章内容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站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热门图文